历代被尊崇为群经之首的《周易》是由《经》和《传》组成的,周文王被商纣王囚在羑里时,根据自己所处环境、对先天八卦的传承和认知,以及对其参悟后画出了后天八卦,并演变出八八六十四卦,一共三百八十四爻,再加上乾坤二卦的用九、用六,合计三百八十六爻。周文王著述了卦辞;据传后再由周公为每个卦中的卦爻著述了爻辞,孔子编著出了系辞、彖、象、说卦等内容。
如今我们读到的《周易》并不是上古原本的经典,是经过圣人的编撰延续传承下来的,在周文王之前和伏羲老祖之后的这段时间,还有二本《连山》、《归藏》,同周易并列为三易,也叫三坟,据说《连山》、《归藏》到了后期就已经失传了。
《周礼》云:“太卜掌三易之法,一曰连山易,二曰归藏,三曰周易。”《连山》是以艮卦开始,艮为山,如山之连绵,故名连山。《归藏》以坤为首卦,坤为大地,内孕万物,故名为归藏。
《周易》一直延续着易理派和实践派,易理派就是儒家所倡导的,用以教化人民的理论,而实践派是一直生生不息,又被很多人所排斥的“术数、风水、占卜”等内容。
《连山》、《归藏》已经有了一些文字记载,但并不是太多,因为在伏羲老祖演出先天八卦的时候就是以卦象示人,并没有这么多理论道理来论述讲解,那时候的卦象就已经包含了天地万物之间的规律,是指导人们生存作息的准则!此二部经典,产生也是后期有了文字的夏、商朝代,那时并没有这些客套的大道理,而是以实战为核心,就是用来推算天地之间和人的规律的。后来人们的思想欲望开始逐渐的丰富,善恶也逐渐的分辨清晰,滋生出了各种诡异的思想,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慢慢地开始出现了尔虞我诈。圣人担心后人做事没有了准绳,偏离了天地间的自然大道,于是才有了我们今天所读到的《周易》,里面除了有实践派的一些术数内容,还有告诉人们什么是大人,什么是小人,什么是现在可以做的事情,什么是现在不可以做的事情,...?...正如《道德经》中所言:“失道而后德,失德而后仁,失仁而后义,失义而后礼...?...”人的德道标准是随着人类聪明程度的提高而退化的,“智慧出有大伪”!现实中的人们也确实是如此的。圣人不得以才有了对《周易》的著述、讲解,目的就是给人们一个生存、交往的准绳,害怕后世子孙走的路偏离了大道!
《周易》是周朝以后的群经之首,却不知我华夏在此之前还有更牛的经典!
【END】
金罗盘吉祥阁文化
发表评论